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王中林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耦合摩擦纳米发电机网络对波浪能的收集,通过网格式TENG网络中各单元的耦合作用,大幅度提升了TENG在真实波浪环境中的工作效能。研究组首先基于紫外改性及掺混微颗粒的硅胶材料构建了高性能TENG单元,实现了电荷量的大幅提升、对微小机械扰动的灵敏响应及良好的耐久性。在低频正弦激励下,单个TENG单元的峰值功率可达1.28毫瓦,平均功率为0.3毫瓦。在单元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16个球形TENG单元形成的4×4阵列,整流的单次输出电荷量达2.14微库,在低频激励下可输出5.93毫瓦的峰值功率和2.04毫瓦的平均功率。通过真实波浪环境实验,阐明了网络连接对于提升TENG单元效能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三种单元连接策略并构建了相应的网络,其中柔性连接结构显示出更好的效果,相比于未连接的分散单元状态,柔性连接网络的电荷量输出可为未连接的10倍以上。最后,采用耦合TENG网络在水波驱动下为温度计供电,成功采集了水体的温度,证实了其应用于海洋监测仪器供电等领域的潜力。此项研究展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网络可作为波浪能收集的一种新颖有效的技术方案,同时也提出了高效的网络连接策略,将可用于向更大规模的单元系统扩展,形成TENG模块和大型网络,为大范围收集海洋波浪能提供了可行的路径。相关成果以“Coupl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Networks for Efficient Water Wave Energy Harvesting”为题发表在近期的ACS Nano上。(来源: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7b08674